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近代警察制度建立

日本近代警察制度建立的黎明期

时间回推至维新初期,警政制度大致的演进顺序为补亡(为江户时代的与力、同心的变形),之后是府兵,然后是接近近代警察体系的逻卒(Police),而逻卒的创立与修改不平等条约须有「保护外国人安全的制度」有关。

以外国人居留重地的横滨所在之神奈川县为例,为了维护独立国家的尊严,对于横滨居留地的英法驻军,岩仓具视与其交涉撤兵。以此交涉为基础,神奈川县知事寺岛宗则,参考英国公使建议的英式警察制度,于1870年创立「巡整吏卒」,惟在管理权上,由于外国领事主张要共管「警察」,双方发生对立。

后任的陆奥宗光知事,又再以《万国公法理论》和「居留民须负担警察费用」为对策进行交涉,再以犯罪预防,个人权利保护为理念之英式规则、阶级制度、服制为范,创立逻卒,于1871年得到大藏省认可。

另一方面,政治中心的东京府,除了同样因外国人杀伤事件等对外交涉的必要外,也须顾及内乱的发生。本来,东京府在1869年订有《府兵规则》接受各藩兵的派遣以维持治安,但成效不佳。

1870年,东京府委托福泽谕吉调查Police制度,福泽除提出了〈取缔之法〉的报告书把英美法各国的取缔法变迁与特征加以介绍外,并制成伦敦、巴黎、纽约各都市的警察组织比较表,以及伦敦和纽约的犯罪统计表。据说这本报告书被收藏在东京府,一般人无法看到。

无论如何,福泽在日本近代警察制度的诞生上,也算是有贡献。不过,有趣的是,这位「精算师」,当时正因为庆应义塾旧址不堪使用,看上了三田的土地,东京府这个调查委托案,让他顺利交易了搬家的困扰。

到了1871年,因废藩置县,武士特权一夜消失,受到的反弹相当大。由于担心造反,明治政府中的萨、长、土等藩,为了维持东京的治安,组成了御亲兵一万人上京,之后成立逻卒队(成员大多来自鹿儿岛),在东京府下编为取缔组。1872年,于司法省设置警保寮(之后的内务省警保局),东京府下的逻卒也受其指挥。1873年,内务省由民部省分离,本来隶属于司法省的警保寮移至内务省。

毫无疑问,治安=巩固权力的要素。对明治政府而言,如何更进一步健全警察制度与组织成了当务之急。

被誉为日本近代警察制度奠基者的川路利良(后述)在1872年出访,花一年时间赴欧考察警察制度。归国后,认为学习法国成立首都警察有其必要(推测跟当时相关立法体系参考法国有关),在1873年9月提出〈警察制度改革建议书〉,主张成立首都警察并直属中央,且将行政警察与司法警察分离,获大久保利通认可。

最终,在1874年1月15日,创立了东京警视厅。吊诡的是,警视厅成立的前一天才发生岩仓具视被袭击之「岩仓具视遭难事件」。

警视厅创设初期,员额约6,000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鹿儿岛士族出身。设于锻治桥内旧津山藩的江户藩邸(现今东京车站的八重洲南口)。

必须一提的是,旧东京警视厅成立时,首长并非现在所熟知的警视总监,而是称为大警视,且本是隶属于警视长之下,只因警视长长期悬缺,成了实际上的警察首长。直到1874年10月 15日,废止警视长一职,大警视成了正式的职称。1877年1月11日,旧东京警视厅废厅,新设内务省警视局,并成立东京警视本署,后因自由民权运动高涨,为进行打压,又再成立东京警视厅,首长名称正式订名为警视总监。

令人莞尔的是,由于警视厅听起来很威风,战后日本曾有过警视厅「乱立」的时代,除了大阪出于与东京分庭抗礼的意识有过警视厅外,远在北海道的钏路和边到不能再边的稚内都有警视厅。

日本近代警察制度奠基者—川路利良

川路利良(1834-1879)被称为日本近代警察的奠基者,笔者尚未拜读的司马辽太郎《宛如飞翔》巨着,据说有写到川路。

生于鹿儿岛的川路,少年时就活跃在第十代萨摩藩主岛津齐兴、十一代藩主岛津齐彬身边。虽然提到川路就不得不提他的恩人西乡隆盛,但在西乡受到岛津齐彬提拔前,川路早就得意飞扬于齐彬身边。

川路熟稔剑术直心影流,且具军事才能;为鼓舞部队士气,会吹法螺贝,击贝太鼓,掌握战场节奏,于「禁门之变」、「戊辰战争」皆有战功,深受西乡肯定,赴欧考察也是西乡所荐。

日后成为大警视的他,在恩人西乡引退后爆发「西南战争」时(据说引爆战争的最后一根稻草,跟川路派警察去监视西乡有关),曾传出川路会跟着引退,但川路说:「在大义之前舍私情,彻底献身于警察……」,身兼陆军少将(军警一体)出征鹿儿岛。关于西乡和川路之间的纠葛,日后或可为文再叙。

川路也不是行事样样犀利。就在晚年的1878年5月14日,发生了大久保利通被暗杀的「纪尾井坂之变」,行凶的石川县士族暗杀计划,事前已被川路掌握,却认为「石川人成不了事」而未采取防备。在大久保丧礼隔天,川路提出辞呈但未被批准。

关于川路,有两三轶事不可或忘。

据说在「戊辰战争」中的「盘城浅川之战」,川路被子弹击中下体,弹弹虽贯穿阴囊,但「川蛋」无恙,被认为是蛋蛋未缩的胆识之人。不过,蛋蛋再威,也不敌肛门糗事。

1872年首次赴欧考察,在马赛往巴黎的火车上便意正浓,来不及去厕所,遂心生一计,大在报纸上。如果收好也就罢了,竟往车外丢,还偏偏击中保修铁道的工人。铁道工人拿着大便去报警,此事上了当地报纸。不知道,这对川路决定采纳法国警察制度有无影响?

虽然这么搞笑,但位于东京都府中市的警视厅警察学校有个「川路广场」,川路利良的铜像耸立,经过时还不能露齿笑,以示尊敬。

留有汉诗集的川路,留给日本警察的方针是《听于无声,见于无形》,语出《礼记》。他说:「警察是人民的保母」,台湾人对这句话可完全不陌生。

TOP

代结论

虽然川路利良看似独立擘划东京警视厅,但由权力的角度观之,实际上成立东京警视厅的或许是大久保利通,川路则是由大久保所任命的大警视。此外,江藤新平、西乡隆盛、甚至西乡从道,都在警察体制的建立上扮演一定角色,被誉为奠基者的川路利良某种程度可视为干练忠实的执行者(符合警察首长的角色?)

日本近代警政体系流变复杂,诸如「番人制度」(东京的自治体警察)的存在,大藏省警察到司法省警察,内务省与民部省的变动,司法警察跟行政警察的缠绕,牵涉明治政府体制的诸多问题。访视警视厅的天皇,与警察之间又有甚么关系?在在都富藏爬梳价值。

拿破仑于1800年创设警视总监一职,成立巴黎警视厅,属中央集权式警察体制;英国警政,本有浓厚的地方自治传统,也一定程度吸纳了法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在1829年成立伦敦警视厅(也译为伦敦警察厅)。

亟欲脱亚入欧的日本,从明治初期,部分实行英制,到仿效法国成立东京警视厅,到战后,被美国要求进行警政体制改造成立公安委员会,直至现今揉杂自创品牌(《警察法》第49条规定,警视总监由国家公安委员会得到都公安委员会同意后,再经总理大臣承认后任免。都公安委员会可向国家公安委员会劝告警视总监的惩戒罢免。)。

一连串既断裂又连续的演变,让人深深感受到制度建立之不易,以及难以言喻的前人智慧与日式工艺的无穷魅力。

TOP

参考数据
《警察の诞生》菊池 良生/集英社新书
《大警视・川路利良 日本の警察を创った男》神川 武利/PHP研究所
〈明治维新と近代警察制度〉铃木 康夫
〈近代日本警察の生みの亲・川路利良〉原口 泉/产经新闻

TOP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