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新佑卫门藏品----大日本明治28年银币

本帖最後由 新佑卫门 於 2014-4-4 23:14 編輯



明治元年,日本由香港购得全套铸币机器(英国人的机器,1866至1868年曾在香港铸造过香港第一套货币),在大阪成立国家造币厂。
明治三年,造币厂落成,马上开铸银圆。大小币值分5钱、10钱、20钱、50钱、1圆5种,将“圆”定为日本的本位货币,即实行银本位制度。

日本初铸银圆,其意是驱逐当时在日本大肆横行的本洋(双柱)?鹰洋,统一货币。
由于头版的龙银铸量少,人们一时不能接受,结果这场银圆日本龙洋大败而终,于是明治八年,日本又铸造了贸易银。这种贸易银与旧版相比,成色不变,重量增加,结果又被民间收藏熔铸,日本再败一阵。
日本连败两阵后,马上应变,于明治十一年停铸贸易银,回复到明治三年的成色重量水平。明治十一年至三十年,龙洋的铸造量逐步递增,进入了日本龙洋的黄金时代。
日本把枪头对外,军事、经济均开始实行扩张,需要大量的殖民贸易货币。此时的日本龙洋不但成功地在本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而且把影响力扩大到了东亚、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其中中国东北、华东、华南地区受其影响
较深。
日本贸易银元是近代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当中数量较多,也较为常见的一个品种,因币面有飞龙图案,故在我国又称之为日本龙洋。
   
明治三十年,日本仿照西方当时的风气,实行金本位制,发行5、10、20圆等面值的金币,次年停铸银圆。此项措施引起日本人的巨大恐慌,纷纷抛售银圆,套购黄金。 为了防止人们用龙洋到日本国内套换黄金,日本政府将手头上约
2千万枚销往中国、台湾、朝鲜等地的各式龙洋经由东京大阪两厂打上“银”字,所以明治三十年(含三十年)以前龙洋均有这种“银”字版存世。分“左银”、“右银”两种。
“银”字打在龙洋背面“一圆”两边的空白处。“银”字在左是大阪造币厂产品,称“左银”,18,350,000枚;
“银”字在右,是东京造币厂产品,称“右银”,2,100,000枚
也发现有把“银”字打在龙洋正面,或者直接打在“一圆”上面的,比较少见。   
明治三十四年恢复铸造银圆,完全沿用明治三十年前的模式,直至大正三年(1914年),
日本贸易银元是近代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当中数量较多,也较为常见的一个品种,因币面有飞龙图案,故在我国又称之为日本龙洋。
1868年,日本维新派发动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成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在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殖产兴业的宗旨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适应对外经济和商品贸易的需要,维新政府从明治三年
(公元1870年)开始,铸造发行面值1元的贸易银元,历时45年,直到大正三年(公元1914年)结束。
累计铸造银元2亿枚。

日本银元(也称日本龙洋或龙番,1871-1897),成色90%,重416英厘。流入中国约2000万元,流通于福建沿海、台湾、广东的潮汕和琼州、江西的九江和南昌、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处。
  

日本贸易银元有三种版式。第一种是明治三年的贸易银元。正面图案为圈珠环
绕、光芒四射的太阳,珠外绕以樱花枝叶;背面为圈珠环绕的飞龙,珠外绕以“大日本明治三年一圆”的汉字,币上飞龙图案以顺时针方向盘旋,腾云驾雾,呼之欲出,颇具美感和神韵。其铸量为368.5万枚。

第二种是明治七年所铸的版式。正面图案为汉字“一圆”,上方为太阳图案,周围以樱花枝叶环绕,下部图案为绸带扎成的同心结;背面为圈珠环绕的飞龙戏珠图案,龙外圈珠,珠外有“大日本明治八年(或其余年号)”和“416稯NE YEN?00
”字样。明治七年版的贸易银元铸量为94.2万枚。

第三种是明治八年、九年、十年的版式。与第二种版式的不同点即将正面“一圆”汉字改为“贸易银”3字。其中,明治八年的贸易银元仅铸13.9万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一部分明治三十年以前的贸易银元打有“银”字戳记,但由于打戳记费工费时,又人为地损坏了银币,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明治三十年以后的贸易银元就不再打戳记了。因此有“银”字戳记的贸易银元比较稀少,
与同年号、同品相的贸易银元相比,在价格上还要高出二三成。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身躯虽藏武藏野;
枯骨犹唱大和魂。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