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原創】小考日本戰國時期的「赤備」

小考日本戰國時期的「赤備」
                                                    九二二雲雀(原灰白鷹)



關鍵詞
    日本戰國    赤備    山縣昌景    德川家康    真田幸邨

前言

    在日本戰國期間,有一支號稱戰場之鬼並且事實上也很強的部隊----「赤備」。筆者對此甚是感興趣,便反複查閱史料,對「赤備」這一部隊進行了一個小小的考究,以一探這其中的究竟,並與列位讀者共勉。

一、什麼是赤備

    日本戰國時期除了統一的紅色,以外還有統一的黑色、黃色等顏色。這些統稱為「色備」。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講,赤備是屬於色備中的一種。

    赤備首先從日文字面意思上來解釋。「赤備え」,即「赤」和「備え」。「赤」即說明顏色,也就是紅色;「備え」,即編制化部隊。那麼合起來,直譯就是「紅色的編制化部隊」。實際上,所說的赤備是指將鎧甲、頭盔、旗本、馬具、刀槍的外裝、陣羽織等裝備塗成紅色的編制化騎兵部隊。只有當這樣的紅色範圍化以後才能被稱為赤備,僅僅一個全身紅色的武者是絕對不可以被稱為赤備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被稱為「朱武者」。之所以被稱為赤備,也正是因為其作用最初即行使軍團的職能而存在。

    在戰國時代初期,鎧甲、頭盔等物品都是作為表現個人特色的物品而存在於戰爭中。但到了後期由於集團戰術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因而一個編制的將士開始穿著同樣顏色的盔甲。赤備便是這其中的一種,即從足輕到武士穿著同樣的紅色的盔甲。在對敵方造成威脅的同時,也起到令己方辨認的作用。

    由於當時紅色是必須由極為珍貴的辰砂才能提煉出來,同時為了突出在戰場上的存在,很多時候赤備是由很多武勇卓越的武將所率領的精銳部隊,故而後世將此作為武勇榮譽的象徵而口耳相傳了下來。由於最初率領赤備部隊的是侍奉於甲斐武田氏的飯富虎昌,因而以後赤備也撐了甲斐武田軍團的專有代名詞。

    這里有兩個地方需要說清楚一下。其一是赤備的編制問題。一般來說小於一百人的編制是無法在戰場上起到過大的作用的,即便是大阪夏之陣時候的真田自殺式沖鋒,真田的備隊是時有五千之眾,按照百分之十的比例計算精銳,也至少是五百人的規糢。因而,筆者推算赤備這一部隊的編成至少規糢在百人以上。其二是赤備是否是只專屬於甲斐武田氏。實際上除了甲斐武田氏的赤備之外,還有德川氏井伊的赤備、真田氏真田的赤備,以及後北條氏的五色備中的赤備。在接下來的一個部分,筆者會逐一向大家介紹這些不同的赤備歸屬。

二、历代赤備概述

    1、武田赤備

    最初率領武田軍的赤備部隊的是被後世稱為「甲州的猛虎」的飯富虎昌,這是一支完全由騎兵組織編成的一支騎馬部隊。這其中紅色的武士里面多數特徵明顯的都是受到過大名賞賜的。並且這是一支由各武將的次子①們統一著裝為紅色而將赤備部隊組織化。按照現代風格的說法來講,也就是組織起一支突擊隊。永祿八年(1565年)虎昌由於義信事件受到牽連而切腹,虎昌的部隊由其親弟(一說外甥)山縣昌景繼承的同時,也繼承了赤備部隊。依據《甲陽軍鑒》記載,飯富虎昌和山縣昌景兩人不僅武勇卓越,而且是武田家以及武田軍的核心武將,可以說是二將的活躍使赤備的價值得到了提高。而且,依據《軍鑒》的記載,武田家中同山縣昌景一道,還有小幡信貞和淺利信種二人的赤備共同編成的赤備部隊總計有千騎。

    依據當時的通信文書,在元龜三年和天正二年間武田信豐的書狀以及武田家朱印狀等有關於武田氏的軍制的裝備外裝的規定的文書是有明確記載而存在著的。在元龜三年的文書中信玄對於信豐獨有的統一紅色著裝給與了單方面的承認;在天正二年的文書中武田勝賴給與了信豐的一手眾使用統一黑色著裝的許可(這與《軍鑒》以及《信長公記》在長篠合戰時候的記述是相符合的),也許武田軍給予一手眾包含不同色彩的軍服的是為了進行規格化整編的考慮吧。

    由於武田的赤備過於強大,因而在諸大名間定格下了一個「赤備部隊=精銳部隊 / 最強部隊」的印象。這之後德川精銳部隊的井伊直政以及真田信繁(幸邨)採用赤備部隊一事也證明了這一印象極其深入人心。
   
    2、真田赤備

    在慶長二十年(1615年)的大阪夏之陣中由真田信繁(幸邨)編成。在敗色濃厚的豐臣氏的邀請下進入大阪城的信繁的真實意圖並不是圖求恩賞或者是恢複家名,而是要將德川家康一舉殲滅而將真田的武名揚名天下。完全繼承武田流赤備的真田信繁隊在天王寺口之戰中對家康本陣的攻擊造成了德川本陣自三方原之戰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崩潰,也在島津氏的《薩摩舊記》中被記載下了「真田日本第一勇士  自古以來未有此等」這樣贊賞其活躍的文字。
   
    3、井伊赤備

    武田氏滅亡後,以本能寺之變為界點,在對武田舊領的爭奪中德川家康奪去了甲斐國,並以此將武田的舊臣悉數規劃到了德川四天王中的井伊直政麾下。曾經是武田赤備山縣隊的支柱的舊臣們劃歸井伊以後,直政也將自己的部隊編成了赤備部隊。井伊的赤備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作為先鋒而奮戰,被敵方驚恐的稱為井伊之赤鬼。自此以後直至幕末,井伊氏全軍包括普通足輕的基本軍裝也是紅色的赤備標準著裝。

    大阪之役以後,家康看到井伊直孝(直政之子)的赤備部隊在和平時代的墮落而哀嘆不已。看到這其中有些穿著舊盔甲的武士,就說了「那些人是從甲州來的家臣團吧」這樣的話,當確認這是事實以後又說了「這些才是真正的赤備啊」這樣的話。

    赤備部隊最後的舞台實在美國黑船艦隊到達日本的時候在相糢灣到江戶內海擔任警備工作。依據1853年(嘉永6年)6月3日的浦賀來航事件而繪制的《佩里浦賀來航圖》中,彥根軍勢的紅色陣羽織和旗本等亦有出現。

    1866年(慶應2年)的第二次長州徵伐中井伊直憲率領的彥根藩擔任進攻蕓州口的先鋒部隊。面對長州藩裝備的荷制法式小口徑步槍②,彥根藩的赤備還是裝備的老式火繩槍,在橫渡小瀨川的時候受到長州軍石川小五郎率領的游擊隊的襲擊③而敗退。這一期間,這支赤備部隊由於其特徵極其明顯,因而即便是在夜間也很容易遭受到長州軍的狙擊。為此,彥根藩兵陸陸續續的丟掉鎧甲而逃走。
   
    4、北條赤備

    北條赤備在所有資料里面的記載是最少的,也是現行查找能夠得到信息最少的。因為北條五色備中,統率黃色備的北條綱成因其「地黃八幡」的威名遠揚,所以剩下的白、黑、青、赤這四色備的名字也就不太那麼引人註意。實際上,擔任北條五色備中赤備的指揮官的北條綱高,率領北條赤備在北條氏的武藏制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活躍不在北條綱成之下。北條綱高曾經率領其所轄赤備部隊,在對扇穀上杉氏的作戰中取得過極大戰果,亦參加了第二次國府台城合戰。

    除了這支正統赤備部隊以外,還有一支不能算正規赤備部隊的「地方性赤備部隊」,即北條氏的松田康鄉。此人雖名不見經傳,不如那些傳世名將們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此人卻讓上杉謙信遭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敗。當然在這就不贅述了,在下一個部分,這次戰役將會由筆者向各位講解。
   
三、部分赤備部隊參與的合戰概述
   
    1、三方原合戰
    參戰雙方:德川•織田聯合軍  對  武田軍(勝)
    兵力對比:德川軍8000,織田軍3000;武田軍27000
    會戰時間:1573年1月25日
    戰鬥結果:德川•織田聯合軍傷亡2000餘人,武田軍傷亡200餘人
     
   
    德川軍和武田軍於下午四時後遭遇,這使得信玄的圍殲計劃落了空:因為信玄本預計家康的出陣時間應該在日落以後。因而別動隊尚未開始行動,無法對德川軍進行包圍殲滅。但是將德川軍誘出濱松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武田軍斷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信玄下達了向離己方最近的敵軍右翼部隊進行挑釁攻擊的命令。右翼的郡內眾便開始向德川軍旗本眾和西三河眾發動投石攻擊。受到激怒的旗本眾先鋒部隊大久保忠世•忠佐、柴田康忠等與西三河眾的先鋒部隊便以鐵炮進行還擊。西三河眾的指揮官石川數正雖然下達了停止攻擊的命令,但是已經陷入戰鬥之中的先鋒部隊使得全隊也被拖入了戰鬥之中。渡邊守綱等也無法制止旗本眾的大久保忠世等部的突出。加之東三河眾亦開始鐵炮射擊,受到從三個方向而來的鐵炮射擊的郡內眾因為將鐵炮全都放置在後隊中,因而根本無法反擊而敗走。

    郡內眾的敗走使得德川軍的自制能力完全的喪失掉了,與家康之前的部署完全相反,德川軍全軍發動了總攻擊。家康雖然竭力在使部隊恢複正常狀態,但是要讓一群殺得興起的兵將冷靜下來談何容易。德川軍與前來馳援郡內眾的山縣昌景的部隊遭遇的時候,已經比開戰時的位置向前推進了約摸五、六町的樣子④。

    但是,這已經是德川軍攻勢的極限了。見己方處於劣勢,信玄急調馬場信春隊和穴山信君隊回援郡內眾,並命令兩翼的部隊展開總攻擊。位於右翼的武田軍在武田勝賴的指揮下,以山縣昌景的赤備為先鋒,迅速打開突破口,然後急速向德川軍本陣穿插;家康依靠著佐久間信盛和平手泛秀的部隊的推進,向旗本眾下達了最後的反擊命令,但是對於這樣的戰況來說已經無濟於事了。日暮西山,德川軍的總崩潰只是時間問題了。

    此戰中赤備部隊首先是作為先遣郡內眾的救援部隊,然後當武田軍改變部署以後,這支部隊成為了整場會戰開始發生應有變化的關鍵因素。信玄調直轄備隊馬場信春和穴山信君前往馳援郡內眾等於是替代掉了山縣赤備部隊的任務,與此同時又命令兩翼部隊迅速展開總攻擊,已經和德川軍前哨部隊發生接觸的山縣赤備隊此時很自然的成為了總攻的先遣隊,如斬瓜切菜一般沖殺在德川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後來在追擊德川軍的時候,最先抵達濱松城下的也正是山縣的赤備隊。雖然我們常說,信玄尤其擅長以多勝少這種仗,三方原贏得也不光彩,還被德川軍第一輪的無腦攻擊打得自己的誘餌部隊幾近崩盤;但信玄畢竟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山縣昌景也不是靠命令打仗的榆木腦袋,在信玄的指揮下,山縣的赤備部隊打得德川家康屁滾尿流,甚至一度生理失禁。

    2、長篠合戰
    參戰雙方:織田•德川聯合軍(勝)  對  武田軍
    兵力對比:織田•德川聯合軍38000;武田軍15000
    會戰時間:1575年7月9日
    戰鬥結果:織田•德川聯合軍傷亡6000餘人,武田軍傷亡10000-12000人⑤
   
    7月9日早朝,當鷹巢山攻防戰大致進入尾聲時,聯合軍陣地上嚮起的鐵炮聲宣告了設樂園主戰場戰鬥的開始。

    武田軍最早突入敵陣的是左翼的先鋒山縣昌景隊。山縣隊突擊的是德川的陣地。中央的先鋒內籐昌豐備隊進攻的是織田軍的瀧川一益的陣地,右翼的先鋒馬場信春備隊進攻的是同樣是織田軍的佐久間信盛的陣地。

    最先發起突擊的三支備隊雖將防馬柵前方的敵軍擊潰,但是卻被攔在了防馬柵面前。配備在防馬柵後面的一千挺鐵炮噴出的火舌使得進攻的武田軍接二連三的中彈倒下。受到極大打擊的先鋒隊與第二梯隊交換了作戰任務,隨後山縣備隊退離防馬柵以後迂回過連子川的下游,意圖從德川軍陣地的背後發動突擊。註意到了此舉的德川軍先鋒大久保七郎右衛門忠世和其弟治右衛門忠佐的備隊開始進行阻攔。昌景將突擊德川軍的任務交給自己的部下以後,自己率剩下的部隊向織田軍的防馬柵陣地突擊,而昌景的部下們在與大久保備隊進行了九次激烈的拉鋸戰以後最終還是被德川軍擊退。這之後,第二梯隊的小山田信茂備隊、第三梯隊的小幡信貞備隊,以及作為左翼主將的武田典廐信豐的第四梯隊一次發動了突擊,但在防馬柵面前最終還是無能為力的被擊潰。唯一得以告慰的是,德川軍的河合又五郎在與小幡的赤備部隊的激戰中被武田軍討取。

    右翼的進攻中,在馬場信春備隊、真田兄弟的備隊、土屋昌次備隊、一條信龍備隊以及穴山信君備隊等的突擊下成功突破了第二道防馬柵,但在第三道防馬柵面前最終力盡,真田兄弟以及土屋昌次等壯烈犧牲。

    受命進攻中央的內籐昌豐備隊以及隨後的原昌胤、和田葉盛、安中景繁、五味高重和武田信廉備隊向織田軍的瀧川一益備和佐久間信盛的陣地發動了突擊,但是在鐵炮隊的射擊面前陳屍無數。佐久間•瀧川備隊隨後沖出防馬柵與武田軍交戰,但隨後馬場信房在向佐久間備隊的進攻中成功的突入了防馬柵內。內籐備隊也成功的擊破了瀧川備隊而突破了防馬柵。看到了這一情況的信長隨即命令柴田勝家、丹羽長秀、羽柴秀吉的備隊從側面向突入防馬柵的武田軍發動進攻。

    內籐備隊為此與這三支備隊展開激戰,而重整了態勢的山縣昌景備隊也從側面開始對這三支備隊發起了攻擊。在這樣的夾擊下,柴田、丹羽、羽柴的備隊被打到總崩而敗走。山縣備隊隨即調轉進攻方向轉而向德川軍的陣地發動突擊。前往迎擊山縣備隊的是本多忠勝的備隊。受到防禦工事而來的鐵炮射擊的山縣備隊陸陸續續有人中彈倒下,而山縣昌景依然頂著槍林彈雨繼續向前突進。見此情況本多忠勝大呼「那個人是山縣」,隨後鐵炮隊便集中火力向其射擊。身中數彈的山縣昌景依然堅持著沖鋒了,但很快便從馬上摔落而氣絕身亡。

    目睹土屋和山縣等武將戰死的勝賴愕然了。戰線已經完全進入了混戰狀態,武田軍已經沒有辦法指揮下面的部隊了。而織田、德川軍的反擊力度開始增強。織田軍的佐佐成政備隊向內籐備隊發起了反突擊,德川軍的石川數正、鳥居元忠、平岩親吉、神原康政、本多忠勝、大須賀康高等備隊也分別向武田軍各部發動了反突擊。為此,和田和安中備隊集結殘部,集中力量迎擊德川軍,勝賴的本陣也移動到了前線和聯軍展開白刃戰。武田軍在不利的戰況下,依靠英勇的作戰數次擊潰了攻來的聯軍,但在望月信雅等戰死後也逐漸開始後撤。望月信雅是當年在八幡原戰死的信玄的弟弟典廐信繁的次子。

    正午剛過,戰線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擊破了長篠城包圍圈的酒井忠次別動隊和長篠城守軍合兵一處,向連子川的武田軍攻來。趁此機會信長命令全軍展開總攻。武田軍開始逐漸奔潰,但在這其中,內籐昌豐率領百餘殘兵向德川本陣發動了最後的突擊。但是終究兵力太少,在鐵炮隊的猛烈火力面前內籐備隊全軍壯烈犧牲。昌豐本人也被朝比奈泰勝討取。

從07年開始長篠合戰就開始成為爭論的重點話題。主要是圍繞兩個問題,其一是聯合軍的鐵炮數量和「三段」的真實性,其二是武田騎兵在此戰中的運用問題。在此筆者就將武田騎兵在長篠合戰中的運用問題簡述一二,以供各位參考。

    在《甲陽軍鑒》中雖然沒有對武田軍各將所配備的騎兵數量明細列出,但在元龜二年中河窪信實的額定軍役定書里面有這樣的記載:
    騎馬3
    鐵炮5
    持遣5
    長刀5
    長柄10
    弓2
    旗3
    也就是說,騎兵的比例不到總比例的百分之一。這與上杉氏的軍役帳以及北條氏家臣的軍役帳相比雖然大體比例相近,但北條氏的騎兵所占的比例更要高一些。但是河窪信實的知行高是397貫,折換成石高即794石,這一數字在當時有一百餘萬石的武田家中只能占到1300-1500分之一。因此如果武田家中的武將的軍役內容同上面記載的比例完全相同的話看起來就會很不自然,故而只能是不同武將之間的軍役內容之間由偏差。如果在長篠合戰中武田軍的15000人全部都與河窪信實的軍役內容相吻合,那麼長篠的戰場上武田軍的鐵炮數量就會超過2100挺。那麼如果與織田軍的1000挺鐵炮處於同一場合下,那麼武田軍方面的鐵炮數量就會極大的超過織田軍,這也就與長篠合戰的大前提相違背了。

    另一方面,依據《甲陽軍鑒》中《品第十七  武田法性院信玄公禦代總人數事》中的記載,武田家的騎兵兵力總計約九千,而這一數字占到了武田家最大動員力三萬中的三成以上。雖然也有認為《甲陽軍鑒》可信度較低的意見,但是如果九千騎兵的數量有較大的誇張成分,那麼實際數量就應該是這一數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也就是占到三萬中一成到一成半的比例左右。因此,從以上的觀點來看武田軍的騎兵比例不及百分之一的看法是絕對不正確的。那麼也就是說,長篠戰場上武田軍的騎兵數量應該在千騎上下。

    確定下了騎兵數量,回頭我們來分析一下長篠合戰中武田軍為數不多的亮點所在。發動第一波進攻的仍然是山縣赤備隊。雖然在鐵炮•防馬柵的工事下被迫後退而採取迂回戰術,但是在負責進攻中央防禦工事的內籐昌豐備隊打開缺口以後,左中右三路攻擊部隊紛紛突破聯合軍的防禦工事,開始直接與聯合軍展開白刃戰。身為織田重臣且分別戰功顯赫的柴田、丹羽、羽柴三將在人數少於己方的武田軍的攻擊面前竟然被打到總崩潰,這實在是讓某些高呼三段王道的人的面子上有點掛不住。

    而最先飲彈身亡的,正是率領武田精銳赤備部隊的山縣昌景。按照之前所推論出來的騎兵數量,作為第一波進攻部隊的山縣赤備隊幾乎是集中了設樂園主戰場當天半數以上的騎兵(內籐、馬場部占兩到三成)。雖然山縣在第一波進攻防馬柵的時候受阻並遭到了較大的損失,但在內籐昌豐沖破防馬柵的一部以後,山縣立即前往會合並於內籐、馬場部聯手,並成功擊潰柴田、丹羽、羽柴部。隨後在突擊德川軍陣地的過程中為本多忠勝所阻擊,在鐵炮的輪番射擊下壯烈犧牲。此戰武田軍雖然損失慘重,重臣盡失,但這決不是參與作戰的武田軍兵將的過失。長篠合戰的戰敗,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壯烈犧牲的武田赤備未能達成預定的策劃目標,反而在這場武田軍註定悲壯慘敗會戰中成為了戰場上最燿眼的一顆明星。回頭來看,造成了這場戰役中武田軍的慘敗的,無非是兩個因素:兵力差距、武田氏的戰略決策錯誤。兵力差距就不加贅述了,下面主要說的是武田氏的戰略決策問題。

    首先,在西進攻入三河的同時,武田和北方的上杉還依然保持著敵對狀態(雖然實際上的軍事沖突已經在1572年以後停止)。因而為了防備武田大舉西進的時候上杉突然南下攻入北信濃,武田氏在海津城派駐了10000餘的兵力,由高坂昌信統率。而這一決策帶來的影嚮是致命的:10000的兵力對於當時的武田來說,占到了其最大動員兵力的三分之一,使得以一打二的武田軍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兵力更顯寒酸,才造成了長篠戰場上兵力對比的一邊倒局面的出現。

    其次,1575年的政治局面大不如當年信玄上洛之時。此時織田氏已經基本擺平了近畿的敵對勢力,已經將推進的矛頭推進到了西國地區和一直未能攻克的石山本願寺,此時完全有能力騰出手來對付武田的西進;武田氏雖然擁有極大的戰爭潛力,但是卻陷入一種很矛盾的局面中:東邊是北條,同盟關系;北邊是上杉,無軍事活動的對峙狀態;西邊是織田德川,交戰狀態。由於北邊有上杉這種非敵非友的對峙狀態的牽制,因此對於武田氏來說,不管上杉氏做出過怎麼樣的表態,都還是提防一手,而這就極大的限制了武田氏的戰略針對性。與其去挑釁上杉讓自己三面受敵,不如沿襲一直以來的西進方針求個穩妥。但是直接大軍突入企圖一口氣吃掉德川,這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一件事情。因此,依筆者之見,武田氏在此時如果要採取西進的軍事行動,當南下襲入遠江,在圍攻濱松的同時,破壞掉德川氏在遠江的基礎產業,並抓緊恢複甲信的農業生產和被信玄嚴重破壞掉的駿河的漁業,這才是正道。因為這個時候如若織田馳援遠江,其戰線必然被拉長,長期消耗戰絕無優勢可言。故筆者認為,武田氏長篠的慘敗,七成以上要歸咎於其戰略決策的失誤。

    3、天王寺•岡山合戰
    參戰雙方:江戶幕府軍(勝)  對  豐臣軍
    兵力對比:江戶幕府軍約150000;豐臣軍約50000
    會戰時間:1615年5月7日
    戰鬥結果:幕府軍傷亡不明,豐臣軍戰死約15000
     
    5月7日拂曉,為了進行最終決戰的豐臣軍從大阪城出發,於大阪城南的茶臼山至篠山一帶布置迎擊陣勢。幕府軍則於當日淩晨從天王寺口至岡山口一線開始向大阪城進軍。

    是日正午時分,豐臣軍毛利勝永備隊的前鋒部隊未經請示而根據獨自的判斷向德川軍本多忠朝備隊進行鐵炮射擊宣告了戰鬥的開始。而這一不經意的一打是的戰鬥瞬間波及了全線,整個戰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兵力和火力的混亂狀態。由於當初的作戰計劃被打破,因而布陣於天王寺口•茶臼山的毛利勝永、真田信繁軍勢,以及布陣於岡山口的大野治房軍勢,趁此混亂之機,開始向德川家康•秀忠本陣發起突擊,並突破敵陣後逐漸逼近本陣。

    最早開始鐵炮射擊的毛利勝永備隊率先擊潰了德川軍先鋒大將的本多忠朝備隊,將本多忠朝討取以後突破了德川軍第一陣。隨後,追隨毛利勝永備隊跟進的木邨重成的殘部木邨宗明等撞上了前來救援本多軍勢的小笠原秀政•忠侑(音右)軍勢,並從側面對其發動了攻擊。這出人意料的攻擊使得小笠原忠侑當即被討取,秀政在受到重傷脫離戰場以後也不治身亡。殘存的德川軍第二陣的神原康勝、仙石忠政、諏訪忠澄三隊人馬雖然暫時保持了穩定,但是立即被卷入混亂之中並被擊破。隨後的第三陣也陷入了像這樣如雪崩般被擊潰的狀態,使得德川家康的本陣完全暴露在了豐臣軍面前。

    隨後信繁也從正面果斷發動了對家康本陣的突擊。而發動對家康本陣的突擊的不只是真田備隊,從左側發動進攻的毛利備隊和明石備隊等也開始向家康本陣突進。

    真田信繁將自備隊分為先鋒、次鋒、本陣等多陣,與天王寺口的德川軍松平忠直備隊展開激烈的拉鋸戰,同時放出「紀州(淺野長晟)倒戈了」的假情報,乘松平軍勢動搖之際一舉將其突破;毛利隊等部則陷入苦戰,意圖強行突破家康本陣,故連續三次向家康本陣發動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突擊。

    突破了松平忠直備隊的真田信繁隊與毛利隊合兵一處,從德川軍勢布陣的縫隙中突進,攻入家康本陣,並一舉殲滅了負隅頑抗的家康旗本軍勢。被攻入本陣的家康陷入了恐慌,撤退的途中甚至連金旗馬印也打翻了;被真田赤備隊打得只身落荒而逃的家康自三方原之戰以來第二次產生了切腹自盡的想法。

    但經過長時間的苦戰,真田備隊畢竟兵力薄弱,在絕對優勢兵力的德川軍的圍擊下,在四天王寺附近的安居神社境內遭到德川軍的襲擊,並為松平忠直備隊鐵炮組的西尾宗次所討取。享年四十九歲。

    信繁戰死後的第二天即5月8日,由毛利勝永負責介錯(毛利勝永於秀賴母子介錯完畢後亦切腹自盡),豐臣秀賴•澱姬母子在大阪城內切腹自盡,並在落城時將太閣秀吉所修築的大阪城點燃。至此,大阪夏之陣以德川方的勝利而告終。

    縱觀本戰,處於兵力和形勢的絕對劣勢的豐臣軍在僅僅三個小時的激戰中,上演了一場雖未成功但仍彌足精彩的櫻花反擊戰(即自殺式突擊戰)。由於大阪冬之陣以後大阪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座裸城,已經無法依托堅固永久的工事進行有效的防禦戰,因此不得不做出出城決戰的選擇。完全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豐臣軍,一開始的反擊就將優勢兵力的德川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左路和中路的突擊成功的沖進了德川家康的本陣,並且在突進的過程中殲滅了本多忠朝、小笠原秀忠,並擊潰了德川軍第二陣的神原康勝、仙石忠政、諏訪忠澄以及護衛德川本陣的第三陣和旗本兵,其達成的戰術效果是驚人的;並且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將德川家康本人打得如同三方原一般狼狽,確實是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事實。真田信繁將赤備分為三部分數段的輪番突擊戰術配合戰場流言(這正是後來太閣立志傳4中的卡牌「影武者突擊」的由來)使得其正面之敵松平忠直在經過激烈的拉鋸戰以後被其擊潰,從而直接突擊德川家康本陣。因而比起從左翼突進的毛利勝永備隊來說,真田信繁備隊的突進效率明顯要高得多。此戰中豐臣軍共戰死15000餘人,其中的10000餘人均為天王寺口合戰中真田赤備隊及毛利備隊未能成功擊殺家康,致使赤備部隊亡命的突擊沒有起到預期的目的,真田信繁也最終戰死沙場,未能實現其戰前的心願。但他卻讓他的名字永遠留在了日本历史上,讓更多的人知道並記住了「真田日本第一兵」這一嚮亮的稱號;其麾下的赤備精銳部隊,也為後世的各類文藝作品屢次反映,經久不衰。

(井伊赤備雖然號稱井伊赤鬼,並且在武田徵伐以後吸收了大量甲斐國人眾和武田舊部,其赤備的戰鬥力應該與之前的山縣赤備隊差無幾何。可就是這樣一支看上去似乎很厲害的赤備部隊,竟然只出現在了兩次大戰中記載中。其中一次是小牧長久手合戰。此戰由於羽柴別動隊的過早前出以致被德川軍利用地勢包圍,損失慘重,作為左翼突擊的井伊備隊由於地形所限實際上發揮出來的作用並沒有想象中的大。另一次是關原合戰。由於此戰井伊備隊在追擊島津勢的過程中井伊直政為鐵炮所擊中身負重傷,因而其赤備隊並未發揮出太大的作用。故在此對井伊赤備隊的戰例不予深追。)

    4、臼井城合戰
    參戰雙方:北條軍(勝)  對  上杉軍
    兵力對比:不明
    會戰時間:1566年3月27日
    戰鬥結果:傷亡數據不明
(筆者確實未能找到北條五色備中北條綱高的赤備所經历戰鬥中的詳細記載,故取北條軍「地方性赤備部隊」松田康鄉部於臼井城合戰為例,以供各位品評。)

    永祿8年(1565年)11月,上杉謙信越過三國垰進入關東。次年二月為攻陷小田氏治所領的常陸國小田原誠而攻陷了高城氏所領的下總國小金城之後,於三月上旬率領15000大軍包圍了北條方原胤貞所領的下總臼井城。謙信計劃將此城作為與里見氏相聯系,並控制印旛沼以及利根川水運的據點。

    被謙信圍攻的時候,此城中僅有2000守軍。原胤貞分別向千葉氏和後北條氏請求了援軍,但千葉氏只向被圍攻的本城•本佐倉城優先派遣了少量的援軍。後北條氏正處於與里見氏作戰的白熱化階段,也只能派出松田康鄉等作為援軍,也不過150名騎兵而已。在上杉軍的輪番攻擊下,到3月20日臼井城的城防工事已被摧毀殆盡。

    在謙信包圍臼井城的時候,白井淨三⑥在城中的死守使得戰局發生了變化。城破之前,在原胤貞的授意下,守城部隊交由白井淨三指揮;淨三的演說對守軍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因而城兵們士氣高漲,在等待最後的一戰。3月26日,謙信下達了發動總攻的命令。而淨三亦命令打開城門,全軍發動總攻擊。率先突入上杉軍先陣的是原大藏丞和高城胤辰,其部疲敝後作為第二陣的平山•酒井集中兵力從上杉軍的縫隙中繼續突進。而作為第三陣的後北條氏援軍•松田康鄉率領的150騎則直接攻到了上杉軍的本陣,並成功的擊破了上杉軍,一舉解圍。

    由於此戰中一直被盛贊為軍神的上杉謙信所率領的軍團傷亡極大,因而此戰也被稱為謙信一生中最大的敗仗。從戰略上來說,上杉謙信選擇在這個關東諸大名都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南徵,其時機是非常好的(從後北條氏和千葉氏派出的援軍數量和所處情形來看);從戰術上來說,謙信犯了兩個很致命的錯誤:其一,火藥武器尚不發達的時代如要強行攻城,攻擊方兵力至少應該是守城方兵力的10倍,而此時攻守方的兵力比例是7.5:1,但這一點看上去似乎是被謙信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所掩蓋了;其二,由於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因而疏忽了對反突擊的防禦和應對,故在遭受守城部隊反突擊的時候被打得措手不及,並被殺至本陣,從而導致全軍的大潰退。因此,從以上兩個原因來講,疏忽大意造成了謙信的這次慘敗,也造就了北條氏松田康鄉的赤備。

四、真實的赤備

    戰國時代以來由於新興的足輕的戰鬥力得到承認,因而戰國大名的軍制也就以「備」為基準發生了變化,這其中騎兵隊作為備的一隊,主要擔任突破已構成陣型的足輕隊、發動反突擊等任務。一備配備的騎兵隊數量一般在20~50騎,騎兵的知行一般在200石~300石的程度。他們已經是早期的職業軍人,除開其周邊警衛之外,後方的槍持⑦以及小荷馱⑧等重要職務占了很大的比例。

    騎兵的作戰方式自平安時代以來一直以騎射為主流,但在治承•壽永之亂之時,出現了雙方騎馬進行對沖,在馬上進行搏擊,直取對方首級的這一新型戰鬥方式。直到鐮倉時代,以馬上速射為代表的騎射依然作為騎戰的主流,但從鐮倉時代後期開始到室町時代,由於叛軍和土匪等大量出現,因而騎戰向近戰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騎兵的作戰武器也出現了野太刀、薙刀等斬擊武器。甲胄也從大鎧向腹卷轉變,馬鞍的深度也在變淺。作為同時代的的突進武器,原本裝備與足輕中的長槍也成為了騎戰的主流裝備,並且出現在了軍役裝備武器的記載中。不過,正如同之前所說的那樣,由於這種早期的職業軍人將戰爭看成自己的使命,因而不光只是軍裝自主裁量,弓、鐵炮、長槍以及後來替代長槍的薙刀這些武器都是由侍奉這些職業軍人的被稱為「武家奉公人」的人員來負責提供、保管等。總之日本刀與其他的武器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平安時代以來武將自身所持的武器其主要作用是為了顯示其身份,而將武器的實用性放在了第二位(但是,將刀作為主要武器而使用的人的完全沒有這種意義)。

    戰國時代的騎馬武者最初也是採用騎乘突擊的戰術突入敵陣。但隨著足輕比例的增大以及隨之而來針對騎兵隊的戰法(編制化的長槍陣和鐵炮隊的陣列射擊對於騎兵隊的殺傷和克制都是壓制性的)的出現,最早從西國開始,後來擴散到全國範圍內,騎馬武士的作戰方式變成下馬而轉為步戰進行突擊。因而隨著騎兵作戰方式的轉變,赤備在戰場上露臉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以1575年的長篠合戰為轉折點,此戰雖不是鐵炮運用的範例(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反而是映襯了武田赤備頑強的戰鬥力和突破能力),但是以此戰為標志,標志著日本戰國時代的火藥武器規糢化集結投入作戰的開端。基於日本地形的限制,因而步兵毫無爭議的成為了最主要的作戰力量;而騎兵也逐漸的從作戰的主要力量的上退了下來,因為下馬作戰的突進絕對無法與騎乘突擊的力量相提並論。而對於騎兵發展的疏忽直接導致了對於克制騎兵的戰術停滯不前,這一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在文祿之役的碧蹄館一戰中,兩萬日軍精銳部隊在日軍老將小早川隆景的指揮下,面對李如松的千餘騎兵竟然無法對其完成圍殲,使其部成功突圍並付出了數名大將陣亡和上千部隊戰死的沉痛代價;並且在隨後的與明軍進行的野外作戰中,只能憑借極其劣質的長槍和老掉牙齒的戰術去迎擊勢不可擋的明軍鐵騎,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在大阪夏之陣中,絕對優勢的德川軍面對寥寥數百人的真田赤備隊的反突擊竟然被打得幾近本陣崩潰,由此已經可以看出日軍在面對騎兵的突擊上的處置應對辦法已經捉襟見肘。而這一影嚮,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都對日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東北平坦的地形正好適合俄軍的哥薩克騎兵發起沖鋒,盡管日軍在最後取得了日俄戰爭的最終勝利,但這並不能掩蓋俄軍哥薩克部騎兵在此次戰爭中的精彩表現。這也正如屢次在劣勢戰況下而義無反顧的發動自殺式櫻花突擊的赤備騎兵一樣。他們曾經是戰場的王者,是戰場上最精銳的力量,在历史的車輪面前,沒有人可以逃脫被淘汰的命運;但是,這群紅色的幽靈,在戰場上,一直到其戰爭生涯結束的結束的那一天,他們永遠綻放著屬於自己的燿眼奪目的紅色光彩,直到永遠。

備註
①不繼承父業,而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取分封。
②1849年由法國陸軍的克勞德•艾逖恩•米涅大尉所開發的法軍制式步槍。江戶幕府於元治元年(1864年)正式引進並採用了1861式的荷蘭制這一種步槍。
③這一戰術是一種依靠射程優勢在敵方射程之外進行單方面攻擊的戰術。
④一町約合110米。
⑤設樂園武田軍的實際數量應該在一萬二千人左右,因而武田軍傷亡人數是包括了鷹巢山攻防戰的戰死人數比。但不管怎麼說,武田軍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是不爭的事實。
⑥戰國時代的武將、軍師,出家以後號淨三。生沒年不詳。
⑦槍持,負責為騎兵保管長柄武器的隨從。
⑧小荷馱,負責後勤供應和運輸的職務人員。

額外註釋
合戰:在一個場所下短時間內進行的作戰,即戰鬥。
足輕:平時為農戰時為兵的臨時徵召性地面作戰單位,需自備武器。類似於常年僱傭軍,但單兵作戰能力較差。

參考資料
[日]太田牛一  著  《信長公記》
[日]平山優  著  《天正壬午の亂》
[日]舊參謀本部  編集  《日本戰史》→小牧役•朝鮮役•大阪役
以及日文wikipedia各類資料
文武皆极致,万道归一心。

返回列表